1. 鼻亡则咽寒
不怕露丑,我直到18岁上大学之前,一直都是鼻涕虫,校医院的那些“半桶水”医生见了我就跟见了财神爷一样,冬天每个月都得感冒几次。具体的症状是,嗓子先痒后疼,两天后缓解,但是症状转移至鼻腔,鼻涕直流,有时半个月都不见好,每次都是如此一套流程下来。起初我认为是我体质较差所致,于是天天跑步,但是仍然不见效果。
上了大学之后,因为社团活动和体育课的缘故(选了8门体育课大四还在上),我有幸接触到太极拳、梅拳、跆拳道、柔道、游泳等健身方式(顺序有时间先后)。感冒次数每年都在减少。起初,在大冬天仍然坚持在户外站桩打拳、舒展筋骨后,的确对感冒抵抗力有所提高,简单说,是把基本盘打实了。但是真正有数量级上的提高是在接触游泳之后。我本科舍友酷爱游泳,他看我经常感冒,感觉莫名其妙,就跟我说过一句话:“感冒嘛,游个泳就好了。” 因为这句话,我一个二十年的旱鸭子毅然决然的在大三大四最忙的时候连续选了两门游泳课。果然感冒次数有数量级上的下降,只有在冬季才会得少数几次感冒。
我的这个鼻子坏的莫名其妙,好的也莫名其妙。虽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哪TM那么多为什么,但是好奇心还是区是我想想看一个人每年感冒次数的决定性因子是什么。因为实在是太奇怪了,有些人看起来很壮,胳膊比我小腿还粗(此处应@某肌霸舍友),但是跟我一样经常感冒发烧,他女朋友说他虚壮,诚如斯。
众所周知,感冒是治不好的,吃药只是缓解症状而已。症状是好事,就像流血的士兵奋战时会摧毁周围房屋一样,症状是大量的免疫细胞同感冒病毒同归于尽的战斗导致的创伤。每个人的上呼吸道尤其是咽喉里,都有大量的感冒病毒,且每时每刻都在复制繁衍。之所以平常没有症状,是因为免疫细胞随时杀灭病毒,维持在一个平衡态。平衡态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被打破:
-
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长期熬夜会使免疫细胞“百战疲劳壮士哀”,粮食弹药供应不上,战斗力大大下降。病毒趁机大举进攻,击破局部的小型防线,将症状由咽喉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例如鼻腔。但是全身的免疫细胞可不是吃素的,随即增兵支援,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病毒向大脑这个司令部扩散。小规模战役变为大战。这个过程类似于塔防游戏中的“暴兵”,必然使细胞红肿,嗓子发炎(相比于脑膜炎这个代价不算啥)。二战时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暴兵扩充了百倍,像炸了毛的豪猪一样。另,吃太咸会影响免疫细胞的生理活性。
-
外来异种病毒感染。有种看法认为,适当的每年得几次小的疾病没什么,适合免疫力的提高。有个词叫“反脆弱性”,在逆境中成长。你如果经常往人堆里跑,被传染,得小的感冒很正常,因为每个人携带的病毒都是不一样的,让自己的免疫细胞见见世面开开眼,就当是演习练兵了,代价也不大。当年朝鲜战场上,敢拿步枪刚坦克的志愿军战士,第一次见了美军的黑人士兵都吓得往回跑呢,以为遇见鬼了。一个死宅,不跟其他人交换病毒,可能从来不感冒,但是得一场可能就是大病。
-
这可能是目前居住在中国北方城市里的人们最主要的感冒方式:吸进鼻子里的脏东西,被鼻毛挡住,寄存在鼻腔中。鼻腔内病毒和细菌增生,免疫细胞奋起作战,脓液直流,咽到喉部,病菌随流转至咽喉,引发咳嗽。此即所谓“鼻亡则咽寒”。就像十聋九哑一样,十个鼻炎里面,可能有九个同时也是咽炎,根本原因在鼻。
2. 鼻好才是真的好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的空气很差。空气中的颗粒物本身不可怕,真要是单纯地吸个煤粒、吃个沙子没什么,比吸烟的危害小多了。可怕的是上面携带的病菌或过敏原。
说句题外话,有些妹子其实不太喜欢听男生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大谈国际形势、雾霾污染是不太讨喜的,原因很简单,宏观大势当然是要看的,但是微观才是我们能做出改变的。控制污染排放源或者是控制扩散过程是个世界性难题,哪怕是在发达国家也很难周全。所以我们只能从受体出发提高自己的预防能力。
我首次接触到洗鼻这个说法是在某本生活杂志上看到,说有个小窍门是冬天洗脸时用手捧水,润湿鼻孔,有预防感冒得功效,同时还列举了其他几条小窍门如鸡蛋清洗衣服污渍等。我当时内心是黑人问号脸,what? 莫名其妙,哪跟哪,估计又是和生吃大蒜防癌的民科一样。所以当时没怎么在意。
真正让我注意到这条生活小窍门可能有其蕴含的合理性成分,是有一次和朋友去吃湘菜。我是不太能吃辣的,而湘菜的辣,不同于川菜的麻辣,是真的辣,辣的我涕泗横流,呆在洗手间半个小时出不来。但是缓过神来后,我发现鼻子比以前通透了些。随即联想到洗脸时冲润湿鼻孔的作用,那就是清除鼻腔中的脏东西。区别在于,吃辣流鼻涕是从内产生液体流出,从而清除脏东西,而冲鼻孔是从外洗刷脏东西。
联想到游泳防治感冒的经历,我终于想到,游泳时的鼻子被含有次氯酸杀菌剂的池水冲洗了一小时,当然能把鼻子里的污垢给冲刷出来。
靠吃辣来洗鼻未免太自虐了,手捧自来水冲鼻孔效率又太低,没有冲刷到鼻孔深处。后来我想到,人和猩猩的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于是我搜索洗鼻器,果然某宝有这个东西。声明:本文并非广告软文,无意给洗鼻器做广告。
洗鼻器是通常借用压力(如气囊式洗鼻器)将生理盐水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从一侧鼻孔入,从另外一侧排出。通过以上路径,借助于生理盐水的杀菌作用及水流的冲击力,将鼻腔内已聚集的污洉排出,从而使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使免疫细胞的生存空间不被挤压。
冲洗鼻腔是印度的瑜珈和中国的道家长久以来的保健养生法之一。早期的方法为用双手掬清洁之水,用力将水吸入鼻孔内,再从嘴巴将水吐出,从而清除鼻腔内的鼻涕与污垢。听起来简单,其实操作起来一不小心就会被呛,类似于游泳被水呛的经历。在空气污染严重的中国,洗鼻却少见使用,但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西方人反而承袭了这种古老的方法,并更进一步地发明了洗鼻器。近百年来,洗鼻器在西方的使用从未间断过。
鼻腔是人体除口腔外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实际上它的使用频率远超口腔,因为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在吸入人体时被鼻腔的过滤功能阻挡在鼻腔里,使之不能进入肺部,但是这些杂质和有害物质如不及时清洁、长期盘踞在鼻腔内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细菌从而引发鼻腔病变。如同一块干净的地,如果长期堆放垃圾,必然是蝇虫乱飞、老鼠遍地。
3. 自由自在的呼吸
一开始洗鼻时真的非常痛苦,让我重新捡起刚学游泳时被呛水支配的恐惧。将矿泉水和生理盐水加入到洗鼻器中,摇晃几下混合均匀,插到鼻孔,用手按捏洗鼻器,因为头部姿势不对加上水温太凉,感觉一阵激流直冲额头,头皮和鼻子上部一阵刺痛。
洗鼻时的误区:
-
不是一次用半壶水冲一个鼻孔,而是多次循环交替,水从一个鼻孔进,从一个鼻孔出时即停止按压洗鼻器,换另外一个鼻孔。
-
头部姿势不是正直的,而是插入洗鼻器嘴的那一侧抬起,向另一侧出水的鼻孔倾斜。
-
尽量用接近体温、接近生理盐水浓度的水来冲洗。太凉则刺痛头皮,不加生理盐水也会感到刺激,会让细胞充水肿胀。
至于洗鼻的频率,在感冒时或鼻炎发作时,应该是早晚各一次。在北方城市尤其是京津冀鲁晋等重工业地区,平时也要每天洗一次。南方清洁区域可以两三天洗一次。
洗鼻这件事和健身、减肥一样,本身是反人性的。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对于我这种慢性的鼻炎或者咽炎,我坚持每天洗鼻已经有两年多了,期间只发作过两次呼吸道感染流涕,都是因为舍友的传染。和俯卧撑等项目一样,坚持一个月以上,才会慢慢看见效果。
另外,我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坚持洗鼻带给我的价值,远远超过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除了避免了感冒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之外,还有其他的意想不到的好处。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山东人在说普通话时,因为胶辽方言的发音方式的影响,气流基本是从鼻子出来,所以山东人的鼻音特别重,浓浓的乡土气息。而普通话要想说好,必须是由腹腔发力,向上顶气,经过胸腔产生共鸣,气流最终从喉腔后部出来,声音饱满圆润有力,穿透力强,声压很大。这种发音方式是美声唱法、播音、美式英语的必备技巧,无它,则发音标准无从谈起。坚持洗鼻后,我的普通话发音有质的飞跃,外人听不出口音,甚至连英语都说的好了呢!
Great things take time. Enjoy your breath and good luck.
感谢青年艺术家张文心,她的演讲《创作就是开采生活的宝藏》给了我启发,促使我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遂有此文。